熱門文章
哪一種運動才能真正對抗肌少症?
發表時間:2021-02-13

Photo by Sriyoga....

想做斜槓青年,先拿回人生選擇權
發表時間:2018-06-22

自從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瑪希....

引領京瓷成為精密陶瓷第一,稻盛和夫:「傾聽產品在說話的聲音」

發表時間:2025-03-07 點閱:722
Responsive image


Photo by Vladimir Gladkovon Unsplash
 

投入了對產品的深切意念,才開始聽得到「聲音」

以下是創立京瓷之前,我在任職的企業做研究的故事。那時把粉末固定,製成形狀,然後放進小小的實驗爐裡,加溫讓材料燒結。我的技術不足也是原因吧,總之就是燒不出好的東西。在燒的過程中,到處凹凸不平,只能燒出像魷魚乾一般的東西。我不知道為何燒的時候會彎曲,那時幾乎每天都是一邊推測、一邊重複在做實驗。

過程中我終於了解,原因是沖壓時上方與下方的加壓方式不同,導致粉末的密度不同所引起的。密度低的下方燒的時候縮幅比較大,所以就往下凹陷進去,經過很多次實驗所以知道原因。當然書本裡不會告訴你這種事,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發掘這些現象。

問題是,就算我了解凹陷的機制,但是怎麼做都無法讓密度保持一定。我必須交樣品給客戶,心想一定要早點做出來才行。雖然我努力用心改變方法去燒,還是燒不出想要的東西。

有一次,我很想知道到底在烤爐裡是如何凹陷彎曲的,想看看樣子,所以就在爐上開了一個小洞,從小洞窺視裡面的狀況。還有到底在哪一種溫度時、以什麼方式彎曲。

我仔細地觀察狀況。結果真的就在溫度上升時開始彎了。無論做多少次實驗,東西就像活的一樣會彎曲。看著看著實在無法忍了,不知不覺產生衝動,想用手伸進洞裡把東西壓住。

因為爐裡面是一千多度的高溫,如果真的這樣做,當然我的手瞬間就融化了。明明知道危險,還是會不自覺地想把手伸進去。我想,除非到這種拚命努力的地步,應該是聽不到「產品在說話的聲音」吧!

事實上,就在我很想將手伸進去壓的時候,突然開始留意到「高溫時如果壓住就不會彎」。因此,我就找具有耐火性質、適當重量的東西壓在上面燒,結果真的就做出表面平整的產品了。或許這也是從傾聽「產品的聲音」所導引出來的解決方法吧!

對自己研製的製品還是要充滿無限的感情。我認為除非注入像「想抱著自己的產品睡覺」的心思,否則是無法做出優良產品的。
 


傾聽產品說的話,做出最完美的產品


我想到一則與「想抱著自己的產品睡覺」相關的故事。很早以前,有一個廣播電台的廣播用機材壞了,需要替換零件。壞掉的零件是冷卻廣播用真空管的「水冷式腹卷機」。三菱電機公司連絡戰爭期間生產腹卷機的管線業者,業者說,因為已經遺失技術,所以沒有辦法製造。感到無限煩惱的三菱電機,跑來剛剛成立不久的京瓷。

對只做過小東西的京瓷而言,那是超大型的產品。當然,我們也沒有生產的設備。話雖如此,我卻回答對方「可以做」,所以真的就不做不行了。

問題是,製作大型的陶瓷製品並非容易的事。雖然使用的原料和一般陶瓷器一樣,但是由於尺寸很大,因此在成形、乾燥期間很容易產生裂痕,甚至破裂。如果外表先乾燥,就會產生裂痕。所以,一定要做到平均速度的乾燥。再者,如果乾得太快也容易破裂,因此必須用布把還沒全乾的柔軟產品包捲起來,不時吹上水霧保持濕度,因此才能逐漸地讓全體達到乾燥。更重要的是,為了避免產品因為太重而變形,夜間還要抱著產品,選擇在溫度較適中的窯邊,慢慢旋轉,烘乾製品。

現在想起來,那時幾個晚上都抱著產品睡覺。在那段期間,我幾乎是定睛一直觀察著產品,也因此,我聽到了產品對我訴說的話。

在《京瓷哲學手冊》裡有「製作最新、最完美的產品」這個項目,強調要做出嶄新、完全找不到缺點的完美產品,這過去的經驗其實是有關連的。
 


別把損失視為當然


雖然,我所談的是陶瓷這種特殊業界的故事,但是我現在提到的事,並非只限於這個業界才會發生。無論製造任何商品,流通業者的工作也一樣,無論是哪個業種,都應該要力求完美才行。工作時一定會發生很多耗損,但是如果把這些耗損視為理所當然,就會產生問題。

「員工在作業中會弄掉、弄破或弄丟產品,要處理的產品數量那麼多,這樣的耗損是理所當然的吧!」你不是這樣想嗎?我認為不應該把這種耗損視為理所當然,只要能減量、再少還是要減。能貫徹這種完美主義,企業應該很快就會改變。

從父親那一代做到今天,加上自己這十年、十五年都是這樣做的,因此決不會錯,我們都會做出這種定論。不過,我們應該改變這樣的思維,洗耳恭聽產品是否有發出哭聲。傾聽產品的聲音,就是在改善、改良企業的切入點。

我偶爾會陪妻子去超市購物,有時會看到那裡會賣一些有缺損的糕點。即便是我們這些外行人看不懂的一點點傷,食品的售價就會減為一半甚或三分之一。此外,在家具店裡,外表只有一點點受損的東西就會變成特價品,用非常低廉的價格出售。

當我想到,只是一點點的損傷,價格就立刻掉到一半,我就更覺得應該在製程中非常小心地處理產品,認真調查在什麼地方發生這種錯誤,然後設法改善製程。我認為無論從事任何生意,這樣的態度都非常重要。

 

欠缺諧調感覺的人無法發覺缺陷或異常


還有,對於環境的整理、整頓和清掃,我總是嘴巴念不停,一直要求。因此,就算我突然走進現場,大體上也都很乾淨。問題是,看看其中的辦公桌和品檢桌,經常會看到堆放的資料和紙張朝各個方向擺著。辦公桌大致上都是四角形,紙張也是四角形,因此紙張放在桌面上如果有的斜放、有的橫放,感覺上總是怪怪的。因此我總是會讓一角對齊桌角擺放整齊。

「桌子是方形的,沿著桌邊放東西,如果不平行就沒有平衡感覺,感覺很不舒服吧?四角形的地方就保持四角形,請把邊緣放整齊。」

如果有人將筆筒放斜斜的,我就會把它放回跟桌邊平行的方向。我還因此變得出名。只要我一到現場,大家就慌亂成一片,趕快把桌上的東西重新擺得很整齊。

總之,這就是一種「諧調的感覺」。我經常在有顏色的紙上寫出「愛、誠與諧調」,如果一個人在四方形的桌上會把東西胡亂放置,還不會感覺到不舒服,我想他既無法理解什麼是好的產品,也應該做不出來才對。放在桌上的東西如果失去均衡的感覺,就會覺得很討厭、心情無法平靜。正因為擁有這樣的感覺,到現場時才會留意「好像哪裡不對勁」。如果不能對不諧調的東西感到奇怪,就無法察覺不良和異常的情況。就是因為這樣,我才會嘴巴一直碎碎唸著整理、整頓這件事。

我認為這與「傾聽產品說話的聲音」也有關連,也是很重要的事。

 
 ►►本文摘自:《稻盛和夫 京瓷哲學(暢銷紀念版):穩健經營的哲學與實踐